齊魯網 淄博9月14日訊(臨淄電視臺記者 蔣光明 薛原)文物穿越時空,講述歷史故事。9月12日開館的齊文化博物館,展出了3117件珍貴文物,從展覽規模上來說,在全國縣級博物館中尚屬罕見,展覽再現了齊文化的發展足跡,帶人們重溫“泱泱齊風”。
齊文化博物館以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歷史文化為亮點,共展出3117件藏品。這件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銀豆珍貴文物,是古代盛放肉醬的器皿,其蓮花蓋造型來源當時西方波斯國的設計,而頂部的三個獸鈕則具有典型的東方特色。齊文化博物院講解員王丹雨告訴記者:“銀豆是一件中西合璧的文物,是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映,據考證它也是中國絲綢之路的最早見證者之一。”
文物與文化的結合是齊文化博物館的一大看點。一般的博物館,都是文物的陳列室,但在齊文化博物館,游客到處都能與文物“對話”,親身感受齊文化的內涵與魅力。在春秋齊國展廳,幾千年前孔子聞韶的情景再現,游客可以親身感受原汁原味的編鐘與編磬演繹,了解“孔子聞韶”的故事,“活”起來的文物,讓大家樂在其中。在現場體驗編鐘與編磬演繹的游客說:“現場體驗這些傳統的樂器感覺挺好的,剛才還敲了下鼓,非常震撼,感覺像在和古人在交流一樣。”
從春秋、戰國到秦漢,3000多件展品從經濟農業軍事文化等各個層面,展示了齊地的歷史發展脈絡,除了這些珍貴藏品,博物館還設置了很多聲光電觀眾互動環節,田單火牛陣破燕軍等都用到了高科技元素,在動態演繹中展現千年古城的歷史風貌,更生動形象的給觀眾講述歷史文化知識。在齊文化博物館游覽的游客告訴記者:“齊文化很強調理論和應用,從姜太公封齊到后來的管仲治齊都體現了這一點,總之感到山東這個地方,齊魯之鄉,歷史文化根底非常深厚。”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