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是菏澤民俗“火神節”,也是菏澤曹縣桃源集鎮鄉民們舉行一年一度花供火神廟會的日子。雖前日夜降下小雪,但周邊群眾并沒減少對趕廟會、看花供的熱情,數萬村民、游客前往村東火神廟,祭奠火神、觀賞花供。
上午9時,曹縣桃源集村以街為單位,每街集合祭奠隊伍,由幾十位青壯年抬著精心捏制、塑造的花供供品,列隊前往火神廟彩棚。
路炮手在前邊以鞭炮開道,響器隊敲鑼打鼓、吹拉彈唱,就連孩子也搖旗參與,浩浩蕩蕩,威武雄壯,聲震于天。全村家家落鎖,巷戶一空,隨隊觀賞,前呼后擁,競觀天下第一供——桃源花供。
相傳,曹縣桃源花供會最早起源于當地村民祭祀火的發明者——“鉆木取火”的燧人氏的一種活動。在正月初七這天,桃源集家家戶戶燒香擺供,以祈求風調雨順、消災祛病。
昔日,窮苦人家拿不出雞、魚、肉等禮品,只好用白面捏蒸成雞、鴨、魚、豬頭等仿生面塑代之,后來又發展成用白蘿卜刻成香瓜圣果、亭臺樓宇等藝術品。
種類也由原來單純的雞、魚、肉發展為水果、蔬菜、花草及戲劇人物、瑞禽珍獸等等,其形象逼真,生動傳神,五彩繽紛,故謂之“花供”。
桃源集的花供制作,由以前一家一戶逐漸演變為現在全村統籌辦理,全村六千多人口,上至八十歲的老嫗,下至十幾歲的兒童,幾乎人人都會幾招花供手藝,故而桃源集享有“花供村”之稱。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