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下的泉城廣場。(本報記者 呂傳泉 攝)
6月1日,真氣網等網站公布了5月份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記者了解到,根據這一排名,5月份排名后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唐山、邯鄲、石家莊、邢臺、保定、鄭州、天津、衡水、徐州和滄州。這意味著濟南精準治霾成效顯著,今年5月份,濟南市再次退出空氣質量排名“后十名”。
“氣質”改善
泉城排名同比上升12個名次
根據真氣網等網站的排名,5月份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城市依次是:唐山、邯鄲、石家莊、邢臺、保定、鄭州、天津、衡水、徐州和滄州。濟南則位列74城市第60名,不在后十名之列。這也是繼去年11月、12月、今年1月、2月連續4個月退出“后十名”后,濟南再次退出“后十名”。
根據真氣網等網站發布的信息,2016年5月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的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分別是:唐山、保定、濟南、邢臺、石家莊、鄭州、太原、無錫、邯鄲、成都。而今年4月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的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分別是:邯鄲、唐山、鄭州、邢臺、石家莊、天津、保定、濟南、哈爾濱和徐州。今年5月份,濟南同比上升12個名次,環比上升7個名次,上升勢頭明顯。
空氣質量排名改善的背后是污染物濃度的大幅下降。環保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市大氣中四項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濃度分別為:0.021毫克/立方米、0.034毫克/立方米、1.111毫克/立方米、0.204毫克/立方米,同比分別改善34.4%、19%、23.2%和1%。
精準治霾
濟南打響揚塵治理攻堅戰
“今年以來之所以能夠多次退出‘后十名’,得益于我市采取的一系列精準治霾措施。”市環保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把改善空氣環境質量作為全市“453”工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全市“三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以開展“十大行動”、落實“十大措施”為總抓手,細化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強化督查考核,構筑起了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聯動、媒體輿論監督、社會廣泛參與的“防霾治霾、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加快了空氣質量改善進程。
濟南市源解析結果顯示,揚塵對于泉城PM10的貢獻最大。針對近期建設工程揚塵污染較為突出的問題,按照精準治霾的思路,今年以來,我市加大揚塵污染防治力度,推動揚塵污染治理進一步精細化:持續推進完善監管平臺建設,印發了《濟南市建設工程揚塵污染治理若干措施》,建立揚塵污染防治與建筑市場誠信掛鉤聯動機制;持續開展揚塵污染專項督查,1-4月,市政府聯合督查組共督查項目2004個,對問題較嚴重工地均下達限期整改通知單;市區兩級城管部門會同建設、交通、公安等部門,開展百日會戰行動,集中檢查執法渣土違法處置行為,堅決打贏揚塵治理攻堅戰。
同時,我市進一步加大問責力度,按照“約談一批、曝光一批、處罰一批、問責一批”的要求,對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滯后、履職不到位的單位,嚴格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僅今年1月到3月,濟南市就約談市直單位、區政府和相關辦事處7次,市環保、國土部門共處罰大氣污染違法案件36件,罰款金額1077.906萬元。
深化治霾
泉城推進“小散亂”污企業治理
在加大揚塵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時,今年以來,濟南市進一步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深入推進“小散亂污”企業、燃煤小鍋爐和低空排煙設施整治,對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起到重要作用。4月28日,我市印發《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小散亂污”企業、燃煤小鍋爐和低空排煙設施整治的通知》,各區縣迅速整治“散亂污”企業,截至目前,累計排查出“散亂污”企業789家,已制訂了關停取締計劃并組織落實。
同時,我市大力推進燃煤綜合整治,共梳理排查1334臺低空排煙設施,已取締696臺。深化工業污染治理,共梳理排查35噸以上燃煤鍋爐94臺、14960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3臺、10601噸;35噸及以下燃煤鍋爐326臺、1695噸,已淘汰74臺、244噸。強化高排放車輛監管,加大對營運車輛及老舊機動車監督抽測力度,采取遙感監測、常規檢測相結合的監督檢查方式,依法查處污染物排放超標、冒黑煙上路行駛等車輛。
此外,我市加快推進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推動環境責任的落實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目前,全市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機構、人員已初具規模,監管框架初步形成。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正積極搭建網格化監管運行環境,逐步完善監管信息平臺功能,完成移動終端APP試運行,大力完善監管對象數據庫。我市還積極推進網格化監管試點工作,在各縣區分別選取部分鎮街作為試點網格,組織網格員針對揚塵、垃圾焚燒、露天燒烤、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排污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環節開展試點巡查工作。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