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昂揚奮進,砥礪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充分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觸摸到了發乎內心的滿滿獲得感。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黨的十九大將在今年召開。人民網特別推出“喜迎十九大、觸摸獲得感”專題報道欄目,匯納人民網記者深入鄉村、街道、學校、醫院、哨所等基層的所見所聞,用記者的筆觸、鏡頭、圖片、視頻,講述沾滿泥土、飽含露珠、帶著溫度的鮮活故事,反映基層改革發展的喜人變化和人民群眾的真實感受。希望用這些小小的故事,編織成美麗的花環,獻給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雙泉村是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鎮的一個小山村,村子依山而建,四面環山,因村內兩眼山泉而得名。
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坊間流傳著村里的三大“怪象”:城里的年輕人主動要求到村里打工;家家戶戶購置4部車;每到周末車輛云集,綠樹叢中人頭攢動,游客流連忘返。
過去的雙泉村,山高坡陡,土地瘠薄,靠天吃飯。要出村,走5華里山路才能乘車。“山多石頭多,出門就是坡”“東西擔五莊,南北挑兩鄉”等樸實的鄉語,形象地描述了雙泉村的貧窮落后。
今天你再到村里,高標準的水泥路在山林間蜿蜒穿行,“游”過村民家門口,直到山頂;春來花香四溢,夏秋碩果累累,鳥語花香,成為游客駕車旅游的好去處。每到周末,寂靜的小山村熙熙攘攘熱鬧起來。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山東沂源燕崖鎮的大櫻桃以其品質贏得市場,成為“搶手貨”。圖為雙泉村69歲的杜慶榮大娘在分揀大櫻桃。(攝影 宋翠)
這是一場怎樣的轉變呢?
6月,正是沂源大櫻桃收獲時節,走進雙泉村,村民挎著籃子,有的在櫻桃樹下摘櫻桃,有的將摘下的櫻桃進行分揀,有的裝車運往鎮上的櫻桃交易市場。
村民劉成財一家正在忙著分揀櫻桃,看到記者來訪,趕緊起身,捧起一把讓記者品嘗。
“我們燕崖的櫻桃是最好的,用的全是有機肥、菌肥,個大,色好,又甜。”劉成財一邊熱情地招呼記者,一邊眉飛色舞地不忘“推介”。他說,之前他承包了一家鞋廠,因經營不善拖欠了不少債務,后來回家安心侍弄櫻桃樹。雖然是一家一戶種植,但是村里統一管理,推行水肥一體化技術,加上山泉的甘甜,使燕崖的櫻桃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今年他家有近400顆櫻桃樹結果,收入17多萬元,最好的一棵樹賣到2000多元,每斤賣到30元。
“現在山里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了。”劉成財開心地告訴記者,這幾年,不但還清了欠下的幾十萬元債務,還成為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一筐一筐的大櫻桃排在院子里,晶瑩透紅,煞是惹人喜愛。劉成財一邊忙一邊和記者攀談,臉上不時迸發出開心的笑,他搬動著櫻桃,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村里成立了果品合作社,選聘了技術員,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指導。”行走于山林中,雙泉村黨支部書記劉保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雙泉人的幸福生活。他說,大櫻桃、沂源紅蘋果是村里的主打產品,大櫻桃種植面積1000多畝,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里的果樹進行統一修剪,采用山區水肥一體化微噴節水灌溉,帶動了增產增收,今年全村實現收入1500多萬元,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燕崖鎮是山東省集中連片種植大櫻桃面積最大的鄉鎮,有“紅燈”“美早”“烏克蘭”等20多個品種,暢銷北京、上海、廣東、新疆、遼寧等20多個省市,年產大櫻桃約3600萬斤,年產值在4億元左右。而燕崖大櫻桃市場已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大櫻桃專業營銷市場。
“這幾年黨的政策好了,村里發展種櫻桃,日子過得比蜜甜,連城里人都羨慕我們山村生活。”村民楊繼明開著面包車載著櫻桃準備去市場,被記者正好“攔住”。提起山村目前的生活,他滿臉都是笑。為了方便,家里添置了摩托車、三輪車、面包車和轎車,不管出門上山,還是到地里干活,都可以開車。目前他在城里買了房和車,農閑時就去住一段時間。
沂源燕崖的大櫻桃還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采摘。(資料圖)
“我們的大櫻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采摘。”劉保吉說,村里山、水、林、田、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后,他又打起了發展鄉村旅游的“主意”。2014年,村里投資建設了旅游接待服務中心——“聽翠軒”,讓大山深處這個隱秘的小山村成為休閑住宿、旅游觀光、攝影寫生的理想去處。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一群“有城市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的大學生回鄉創業。這一年,醉美雙泉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果園采摘、挖野菜、制作豆腐、自駕游宿營、訂單式果品營銷……寂靜的小山村一下子熱鬧起來。
“現在城里的小伙子都到我們村打工呢!”69歲的杜慶榮大娘突然拋出一個爆炸性“新聞”。原來“聽翠軒”負責餐飲的主管于闞磊之前一直在城市工作,后來他選擇了雙泉村。
“我想把城市的服務帶到山村,讓游客在這里享受到優質的服務。”于闞磊有些羞澀地說。他希望更多的像他一樣的年輕人能回到山村,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
雙泉村,大山深處這個隱秘的小山村成為了休閑住宿、旅游觀光、攝影寫生的理想去所。圖為正在“聽翠軒”寫生的學生。(攝影 杜磊)
“這里山美水美,是天然氧吧。”記者在村里采訪時,恰遇來自浙江的游客黃蓉女士和朋友在采摘。她說,在山上呼氣著新鮮的空氣,一邊游山玩水,一邊體驗采摘的樂趣;晚上住在“聽翠軒”,吃著農家飯,聽著鳥兒的啾鳴,仿佛置身“桃花島”,所有的緊張和壓力都煙消云散,好不愜意。
“今年五一游客天天爆滿,所有的房間全部預訂,吃飯只能錯時就餐。”醉美雙泉鄉村旅游負責人艾偉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說,農村更需要年輕人,他和伙伴們來到雙泉村兩年了,每到周末有很多城里人來旅游,走時帶上農產品,每年為村民增收100多萬元。
夕陽西下,一輛黃色大鼻子校車駛到雙泉村村委門口,一群背著書包的孩子魚貫而下,然后雀躍著奔向家里。(攝影 宋翠)
夕陽西下,一輛黃色大鼻子校車駛上山來,停在了雙泉村村委門口,一群背著書包的孩子魚貫而下,然后雀躍著奔向家里。
金色的余暉灑在孩子們洋溢著幸福的小臉上,就如這被余暉照耀的大山,每一棵樹,每一棵草,都搖曳著幸福的笑臉。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