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志愿者在雨中堅守,維護路口交通秩序。(崔健 攝)
極端天氣面前,濟南積極應對,市民更有信心。(趙曉明 攝)
一名環衛工人在快車道上清理道路雜物。 (張一 攝)
為確保供水,檢修人員冒雨施工。 (范良 李軍 攝)
又是一年“七下八上”。7月18日一大早,氣象部門發布雷電黃色預警,濟南又一次經歷了突發強降雨。這座城市在“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防汛觀念指引下,各級各方面從容應對、有序應急,牢牢把握住了防汛主動權,城市有能力安全防汛,市民有信心安全度汛。
每年的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是濟南防汛最關鍵的時期。2016年的“七下八上”,濟南經受住了連番暴雨的沖擊。危急時刻,全市上下始終堅守一個信念——“風雨再大,一起肩扛”,實現了安全度汛。今年汛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防汛工作,未雨綢繆、及早部署,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汛,全力以赴,嚴陣以待,嚴防死守,“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確保城市正常運行,確保安全生產,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在防汛關鍵時期,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文濤和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分別察看檢查城市防汛工作,強調“雨情就是命令,領導干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現場督導,確保城市安全度汛”,為城市防汛繃緊了安全弦。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擴大會議、全市防汛工作會議先后召開,部署城市防汛工作。副市長王京文代表市政府分別與各縣區政府代表簽訂了防汛責任狀,切實將防汛責任落到實處。
目前,全市各防汛工作關鍵崗位廣大干部職工已經形成“自發自覺、訓練有素、主動到位、全力以赴”一整套工作機制,“雨情就是命令”已深深烙印在心,成為行動條件反射。在7月18日早上這場強降雨中,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從容應對,實現了平穩度汛。
◤氣象部門◥
提前發布預警 多部門聯防
18日7時30分左右,一場雷陣雨“突襲”泉城,局部地區1小時最大降雨量超過30毫米。針對這場降雨,市氣象局提前1小時發布雷電黃色預警,“預報降雨逐漸向東北方向移動,預計今天白天至夜間我市有較強雷電和降雨,1小時最大降雨量將超過30毫米,并伴有8~9級雷雨大風。”
由于降雨時間為上下班敏感時間段,市氣象局在第一時間與多部門進行聯防,“不到7點就向濟南市防汛抗旱指揮辦公室提供了雨情預報,幫助其提前應對市區道路積水。”氣象專家告訴記者。與此同時,市氣象局還與相關氣象部門進行聯防。由于降雨從平陰地區開始,且降雨在半小時內已達到暴雨量級,市氣象局于昨日早6時向平陰縣氣象局發布暴雨預警提醒。
在整個降雨過程中,市氣象局與各部門實時進行高頻對講,發布實時雨情與預報。同時時刻關注動態,進行不定期臨近預報更正。
◤市防汛辦◥
及時啟動暴雨藍色預警
18日早上的強降雨發生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防汛辦”)根據氣象部門的預警信息及時啟動暴雨藍色預警,協調各有關部門有關方面根據應急預案應對強降雨天氣。
據市防汛辦介紹,我市雨水情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降雨偏少。截至7月18日,今年以來累計降水量全市平均254.6毫米,比常年同期299.7毫米少45.1毫米,少15.0%。二是全市水庫塘壩蓄水較去年偏多。全市大中型水庫和塘壩目前蓄水11173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多4080萬立方米。三是極端天氣頻發。汛期天氣形勢復雜多變,局地強降雨時有發生,出現極旱、極澇等極端天氣的概率增加。
為切實做好汛期防汛工作,市防汛辦今年以來修訂完善了防汛值班制度、防汛物資管理制度、應急工作機制等各項規章制度。進入汛期后,組織了一系列城市防汛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了防汛指揮和汛情處置能力。
同時,組建了武警濟南支隊、濟南陸軍預備役舟橋團、濟南市防汛(森林消防)專業隊、濟南城建集團、城市應急搶險隊等5支市級專業機動搶險隊和200余支縣區級搶險隊伍。防汛物資儲備充足。
結合防汛工作實際,我市加快推進重點防洪工程建設: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徒駭河干流濟南段應急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城區完成清淤疏浚河道46條,河道行洪能力得到較大提高;疏浚排水管網551公里,掏挖清運淤泥1.2萬立方米,安裝防沉降井蓋2.5萬套;對工業南路華信路、經十路歷下廣場等15處積水點或低洼片區進行排水設施改造,現已基本完成;實施5座小水庫、120座小塘壩除險加固工作。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城市防汛工作的有序開展。
◤濟南交警◥
“向前一步、勇于擔當”
18日早上8時30分,受強降雨影響,山大路中段積水嚴重,民警及時趕到,冒雨疏導交通,并通過交通誘導發布實時路況及交通管制信息,告知廣大交通參與者分流路線。
與此同時,天橋轄區歷山北路西側輔道、濟濼路東側輔道、天橋橋下西輔道等位置樹木傾倒、廣告牌被風刮落、下水道井蓋被雨水掀開,嚴重影響車輛、行人通行,并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隱患。天橋交警大隊二、三中隊巡邏警力發現后及時采取了合理措施,在加強交通管控疏導的同時,積極聯系園林部門、城管部門消除隱患,確保群眾出行安全。
據介紹,在此次強降雨過程中,濟南交警全面啟動惡劣天氣交通應急管理預案,超前部署,精準調度,全員上路,強化分流疏導,重點做好易積水路段管控工作。全體干部民警全力以赴做好強降雨天氣下各項交通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惡劣天氣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及城市道路交通的影響,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全體民警視雨情為命令,堅持“向前一步、勇于擔當”,全身投入于惡劣天氣防汛應急交通管理工作中。實行支隊領導包大隊、大隊領導包中隊、中隊包區域、民警包路段的責任制度,嚴格落實警力、車輛及裝備保障,切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
降雨期間,濟南交警指揮中心及時根據天氣預報和預警提示,提前研判,指導相關大隊做好防汛應急準備工作,科學調整警力投放和路面管控,在重點易積水的橋梁、涵洞和低洼路段,嚴格落實人防、物防措施,全力防范惡劣天氣,保障城市交通。
◤市應急辦◥
強降雨來襲,應急成為常態
18日早上,在市應急指揮中心,市應急辦的工作人員緊張地盯著監控屏幕。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全市城市防汛、農村防汛、道路交通監控視頻。一大早,市領導就來此現場察看防汛監控圖像和氣象云圖,并作出有關指示,要求應急辦加強值守,確保平臺有效運行。
進入汛期以來,市總值班室和市應急指揮中心就啟動了“雙人雙崗24小時值守”的工作機制。“這是一種工作常態,我市應急工作已經形成長效機制。”市應急辦相關負責人說。
自去年以來,圍繞城市防汛新要求,我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創舉。比如,去年7月18日推出的“避雨令”,是全市歷史首次;去年8月16日推出的《濟南市應對極端天氣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的實施意見》中,特別是關于在黃色或橙色預警下的應對舉措,更是具有濟南特色。一旦遇到暴雨,市應急辦立刻啟動應急聯動機制,最短時間內協調溝通氣象、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有關部門單位,及時公開發布有關通知及暴雨預警信號、降雨信息和防御指南等。正是這些務實有效的防備舉措和應急機制,給了城市從容度汛的底氣。
面對雨情,市應急辦一直在做著“寧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幕后工作。“應急工作不提前做準備根本不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城市安全度汛,前提是應急工作把“防”的理念落實到位,把“急”的工作安排妥當。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市再推創舉,市應急辦與市城防辦、市城鄉水務局、市氣象局等部門單位聯合調試應急視頻會商系統,提前部署規劃,并進行了多次測試演練。這種科學高效的防汛形式,為應對突發強降雨天氣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