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網訊 為紀念“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的到來,近日,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攜手鯨園小學,共同舉辦送文化進校區系列活動。在鯨園小學校園內,工作人員向1000多名小學生及教師講述了120年前發生在威海的甲午戰爭歷史,展示了北洋海軍成軍以及劉公島甲午遺址等圖板。同時組織威海非遺文化傳承人到校進行非遺項目講座,講授了傳統書畫中篆刻的藝術魅力和面塑的制作過程,讓小同學們領略了威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組織“讓文物活起來,講好山東故事”系列臨時展覽,將歷史文化送到社區和鄉村,送進軍營與校園,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教功能,完善豐富了博物館的職能。
此次文化遺產日的宣傳展示,旨在引導和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非遺保護工作,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發掘文物的歷史內涵,展示齊魯文化遺產。通過博物院講解員的講解,讓更多的孩子認識、重視威海的地方歷史文化,從小就樹立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觀念。
國家設立“文化遺產日”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06年起,國務院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文化遺產日”。文化部每年都在“文化遺產日”前后開展活動,通過各種方式宣傳非遺保護,為非遺保護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2016年國務院將“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凸顯了國家對文化和自然遺產工作的高度重視。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的主題為“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口號為“保護非遺——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保護傳承非遺,展現生活智慧”等。 (于曉明 文/圖)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