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7日立秋,但這個周末,省城仍然是“烘烤”模式,外出依舊是揮汗如雨。根據濟南市氣象臺的預報,未來幾天最高溫在34℃左右,雷陣雨也會時不時來造訪。
6日21點左右, 濟南遭遇急雨大風, 一時間街道變成了河流, 行人措手不及, 提鞋蹚水回家, 很多人成了落湯雞。 本報記者 周青先 攝
8月7日立秋,但這個周末,省城仍然是“烘烤”模式,外出依舊是揮汗如雨。根據濟南市氣象臺的預報,未來幾天最高溫在34℃左右,雷陣雨也會時不時來造訪。
“7月份熱得人難受,到了8月份以為高溫要消退了,結果高溫又卷土重來了。這種大熱天還能持續多久?”根據統計,6日當天濟南最高溫35.4℃。而5日的最高溫也達到了35.8℃,4日為35.3℃。高溫天氣已經持續了3天。
白天熱得讓人抓狂,晚上雷陣雨又來“搗亂”了。6日晚上8點多,省城突然電閃雷鳴,伴隨著大風,噼里啪啦的雨滴也砸了下來。這讓不少外出乘涼的市民措手不及。
濟南市氣象局在6日20時30分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當時天橋區、歷下區、槐蔭區、歷城區已出現雷電和降雨,預計夜間仍將有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并伴有7~8級大風,局部地區可能有短時強降水。
7日15時40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中國有句俗語叫“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后,就還要熱上一陣。
今年的立秋時間在下午,接下來的日子會不會“熱死牛”?氣象專家表示,立秋后仍在三伏中的“末伏”內,暑氣還一時難消,并不排除會有“秋老虎”來發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逐漸涼爽下來,像一早一晚是要涼快些了。
根據濟南市氣象臺的預報,未來幾天氣溫仍略高,雷陣雨比較頻繁。預報顯示,6日夜間多云,局部地區有雷陣雨。7日晴間多云,北風短時南風2~3級,清晨最低氣溫25℃左右,最高氣溫34℃。高溫中暑氣象等級:較易發生中暑。
8日晴間多云,東北風2~3級,最低氣溫24℃左右,最高氣溫34℃。9日多云,夜間有雷陣雨,南風3級,雷雨時陣風7~8級,氣溫略有下降。
10日~11日多云,北風轉南風都是2~3級,氣溫略有上升。12日~13日雷陣雨轉多云,南風轉北風都是2~3級,氣溫變化不大。
資料鏈接
立秋·貼秋膘·啃秋"
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在立秋節氣期間,太陽從巨蟹座運行到獅子座(黃經135°)。夜晚觀天時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天氣依然很熱,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尜尜天”,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會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加餐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城里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