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棗莊4月8日電 (孫宏瑗)“臺兒莊大戰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振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爭取到了國際社會的援助和關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館長孔令欣4月8日在紀念臺兒莊大戰勝利81周年活動上介紹說。
當天,革命先烈后代先后到臺兒莊大戰指揮所舊址、無名烈士墓、大戰紀念館等地,向先烈獻花、鞠躬寄哀思。記者在棗莊臺兒莊看到,多名滿頭銀絲的先烈后代眼含淚水,雙手撫摸墻壁上密密麻麻的彈孔,沉默良久。清真寺彈孔墻為臺兒莊大戰期間形成的一面彈孔墻,當年這面墻上共留下94個彈孔。
“這是我第四次來臺兒莊,一是為緬懷在臺兒莊犧牲的將士,二是為完成父親的遺愿。”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30軍31師副師長康法如之子康代周,提及父親和臺兒莊戰役哽咽良久。“當年,臺兒莊西門告急,是父親帶領300名戰士冒死將西門奪回。”康代周說,父親在世時經常提起臺兒莊戰役,對這場犧牲了三萬多名將士的戰役,他感到十分痛心。
如今,康代周父親的照片就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陳列著。他生前想帶后代到他當年作戰的地方看一看,但愿望一直沒實現。康代周告訴記者,他今年86歲了,只要身體允許,他每年都將到這里緬懷先烈。
“在臺兒莊大戰時,曾有300多名中外記者到臺兒莊采訪,其中包括我父親范長江。”戰時《大公報》記者范長江之子范蘇蘇介紹說,1938年4月4日,范長江到達臺兒莊。“臺兒莊大戰結束幾小時后,父親便進入了戰場。當時雖然主要戰役已經完成,但仍有飛機進行轟炸,戰場上空回蕩著零星槍聲,十分危險。”
“記者的報道能夠激起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使民眾投入到抗戰中去。”范蘇蘇說,記者和前線戰士共生死,這在新聞史上很罕見,需要我們銘記在心。此次紀念活動對當代人了解歷史、牢記歷史,繼承先烈勇敢無畏的精神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每年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該館利用展覽,青少年研學游,抗戰故事進軍營、社區、校園等一系列的活動,激發民眾的愛國情懷,教育民眾緬懷先烈,弘揚民族精神和偉大的抗戰精神。
據悉,臺兒莊戰役又稱魯南會戰,從1938年3月16日持續至4月15日,由臨沂大戰、藤縣戰斗、臺兒莊戰斗等戰役組成。(完)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