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目倫 通訊員 牛貴葆
宋任窮在楊莊
蓋克炮
楊根陽捐獻的抗戰文物
抗戰時期,楊莊村兒童團曾編了一首歌謠:“宋司令的兵不好當,破襪子破鞋破軍裝;黑窩窩頭小米湯,老蘿卜咸菜辣椒醬;土槍土炮上戰場,打一仗勝一仗,早日把日本鬼子消滅光。”
從1941年農歷十一月至1944年,宋任窮和夫人鐘月林就住在楊莊村民夏少增家中。村民夏高升生前曾回憶說:“宋任窮留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濃眉毛、高鼻梁、大眼睛,一身戎裝,威風凜凜。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部隊裝備、生活非常困難,但宋司令指揮所屬部隊以劣勢裝備,打一仗勝一仗。”當時,魯西北抗日兵工廠設在楊莊村西北角抗戰堡壘戶夏高升家的大院子里。
村民夏秋記說,當年,兵工廠有幾十名干部戰士,副廠長叫楊其延,是臨清縣周店村人,后曾擔任臨南區分所書記。有三個軍械技術過硬的戰士,一個叫楊其震,后曾擔任河北省臨西縣縣長;一個叫楊玉堂,臨清周店村人,后曾擔任臨清縣大隊政委,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任國家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另一個叫蓋克,山西人。兵工廠配備了幾臺機床和機器及一些附屬設備,條件十分簡陋。雖然生產規模不大,但宋任窮卻將其視為“珍寶”。
當時,日偽軍對冀南抗日根據地在軍事、經濟等方面實行嚴密封鎖。為了打破封鎖,壯大實力,冀南區在楊莊開辦了冀南銀行和魯西銀行,發行冀南票,并在北王奉設立了魯西銀行第三印刷所,所發行的冀南票在太行、太岳和冀魯豫地區流通。兵工廠用冀南票(紙幣)兌換了群眾手中的大量銅錢和銅板,以此為原料,制造步槍、子彈。由于槍炮彈藥供給十分缺乏,魯西北抗日部隊的裝備一部分靠繳獲,另一部分靠自制。比如,銅錢、板是復裝子彈彈頭的原料(復裝子彈指的是在戰場上拾到子彈殼后,將其重新裝藥制成的翻新子彈)。問題是,彈殼可以撿,彈頭卻沒有。為解決這一問題,宋任窮在兵工廠經常召開軍事民主會,群策群力,克服難關。最后,楊其延和楊其震、楊玉堂、蓋克一起,決定采用沖壓的方式制造彈頭。他們用機床對準銅錢、銅板中心沖壓一下,正好形成一個彈頭狀的漏斗,在里面灌上鉛,就可以與日軍兵工廠同類產品媲美了。
另外,楊其延按照宋任窮的指示,帶領幾名軍械戰士“土專家”發明了無煙炸藥,用它代替造手榴彈用的黑色炸藥,因為黑色炸藥容易受潮,且殺傷力小。短短六七個月的時間,兵工廠就用無煙炸藥造出了1300箱手榴彈。在幾次對日偽軍作戰中,這些手榴彈炸死炸傷敵人的人數,幾乎占步槍、機槍射殺的一半。后來,宋任窮和楊其延、楊其震、楊玉堂、蓋克等兵工戰士組成了軍械技術攻關小組,宋任窮任組長,楊其延任副組長。不久,他們就摸索出了用大號獵槍子彈充當迫擊炮彈的發射引信管。
在宋任窮進駐楊莊3年多的時間里,楊莊抗日兵工廠在改善部隊裝備、抗擊日寇方面立下了赫赫戰功。
新華社山東分社內參部主任、主任編輯楊根陽是楊其延之子,他遵其父親遺愿,將父親生前精心保存多年的一批抗戰文物,曾從濟南專程冒雨300多里路來到楊莊,捐獻給“宋任窮楊莊抗日紀念館”。楊其延病逝于1966年,他生前曾多次為兒子講解跟隨宋任窮在楊莊一串串生動的抗戰故事。楊根陽對楊莊群眾說:“我遵其父親遺愿,捐獻抗戰文物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冀南革命精神,教育子孫后代,不忘昨天、珍惜今天,更好地走向明天。”(馬世祥、閆洪濤亦對本文作出貢獻,在此表示感謝)
●鏈接 日式九二步兵炮被改造為“蓋克炮”
楊其延和蓋克等幾名兵工戰士都是年輕有為,遇事愛鉆研,肯動腦筋,業務精湛,修炮技術堪稱一流。在楊莊抗日兵工廠,他們把一門日式九二步兵炮組裝修復后試射成功,并取名“蓋克炮”。
在l939年底潘溪渡戰斗中,我軍曾繳獲了一門日式九二步兵炮,由于無法及時搬運,戰士們只好將這門炮拆散后埋在當時觀城縣劉王店村西地里。日本鬼子為此發動大掃蕩,對魯西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鐵壁合圍”式的掃蕩,也為找到這門九
二步兵炮的下落,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日軍損兵折將。后來,我干部戰士將炮搬運到楊莊抗日兵工廠進行組裝修復。宋任窮在兵工廠和戰士們一起研究制定搶修方案。
為了早日修好這門炮,宋任窮多次到兵工廠指導工作,同戰士們促膝談心,鼓勵兵工戰士早日把這門炮修好并派上用場。在生活上,宋任窮對他們也給予了特殊關照:每頓“兩個窩窩頭、一菜一湯”。兵工戰士非常感動,他們起早睡晚、廢寢忘食,查資料、看圖紙,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不幾天,這門炮就重新安裝好了。干部戰士將這門炮圍了好幾圈,左看看、右瞧瞧,別提多高興了。
但是,在試炮這天,蓋克因躲閃不及,不慎被炸傷,住進了后方醫院。宋任窮在忙于軍事指揮外,經常到醫院親自為蓋克倒水、喂飯、藥,體貼入微,關懷備至。軍區后方醫院人力和物力不夠用時,他派專人從兄弟軍區醫院借來最好的醫生和藥品。在宋任窮的精心照料下,蓋克的傷痊愈了。出院后,蓋克就和兵工戰士們一起投入到火炮再試射工作。
l942年6月16日上午9時許,這門炮終于試射成功了。從此,冀南軍區部隊在與日偽軍作戰時就出現了“步炮協同”的作戰場面,極大減少了部隊傷亡,震懾了敵人。
資料顯示,這門九二步兵炮,伴隨著宋任窮的所屬部隊相繼投入了朝南戰役,臨清、高唐、威縣、堂邑、南宮等一系列戰斗,打掉敵人碉堡、地堡等工事240余座(處),炸死炸傷日偽軍l670余人,俘虜敵人540余人。因這門炮是楊其延和蓋克等幾名兵工戰士安裝試射成功的,且又“戰功顯赫”,在為火炮命名時,楊其延很謙遜,極力推薦把這門炮命名為“蓋克炮”。
新中國成立后,這門炮一直被珍存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