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北京9月24日訊(記者 陳宏發 姜雪穎)今天,“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面向公眾展出,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實地探訪。
成就鼓舞人心 山東元素豐富
記者看到,北京展覽館入口處人山人海,除了有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還有不少單位組織了集體參觀活動。
總展覽達到15500平方米,共分為“序廳”、“屹立東方”、“改革開放”、“走向復興”、“人間正道”五個部分。
圖說:展覽內部一系列的科技成就,凝結著中國人民敢為天下先的智慧和勇氣,彰顯著國家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磅礴力量。
走進展覽館,仿佛穿越“時光隧道”,70年的光輝歲月和非凡成就撲面而來。豐富的照片、視頻、實物、模型,濃縮中華大地上日新月異的變化。
圖說:年輕黨員在展廳內瀏覽焦裕祿事跡。
圖說:2015年5月,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建成投用,這是中國建成的第一個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庫。
黃島地下水封洞庫是我國建成的第一個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庫,在現場,不少“山東元素”引起參觀者的關注。四川江油市的游客王家盛夫婦在參觀后表示,山東風景優美,作為一名南方人,山東令他心生向往。等日后有機會,他一定要去山東看一看。
山東海陽籍老人觀展:16歲曾參加開國大典
這次大型成就展按照年代逐次推進,觀眾像走到“時光隧道”一樣,從1949年到現在70年的發展脈絡,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在此喚起記憶深處的共鳴。
“我祖籍是山東海陽,父輩起定居北京,16歲的時候我就被選派參加開國大典的群眾游行隊伍。”現場,86歲的老人邵寶林告訴記者,他從電視上了解到本次展覽今日開放,一早趕來參觀,“小時候,我的父親被日本侵略者殺害,之后沒再上學。建國后是政府給了機會參加工人培訓班,才有了一技之長,找到工作。”
圖說:86歲的邵寶林在軍銜展臺前駐足。
邵寶林感慨道,個人理想前途與國家命運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他堅信中國的未來會更加繁榮昌盛。“我也會讓兒孫們來這里感受新中國70年來的變化與發展,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
科技元素與細節展現均備 群眾滿滿“獲得感”
此次展覽廣泛運用互聯網科技、VR等手段,使公眾通過眼觀、耳聽、體感等多種方式參與進來。“展覽十分壯觀,科技感十足。”這是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魏垚所感受到的,也是許多觀眾最直觀的感受。展覽不僅呈現了祖國的發展歷程,也預示著大國正在崛起。
圖說:觀眾利用VR技術,生成屬于自己的1977年高考準考證。
據了解,此次展覽匯集了1700多張歷史照片,180多個視頻,征集了650多種實物,包括新中國第一臺解放牌汽車、新中國第一輛紅旗牌轎車、東風轎車、拖拉機等。有近100個模型,有20多個互動項目,還有40多個場景,這40多個場景是不同年代的,包括不同年代的居民家庭,比如結合我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頒布,設置了上世紀50年代的婚房,還有大慶油田、紅旗渠、九八抗洪、汶川地震、脫貧攻堅、棚戶區改造等場景。
圖說:上世紀50年代的婚房
圖說:新中國第一臺解放牌汽車實物展
魏垚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參觀此次展覽讓她心潮澎湃,深刻地感受到祖國從政治到民生、從經濟到環境、從文化到科技等方方面面的進步和發展,“青年強則國強”的使命感也因此油然而生。
圖說:“偉大歷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今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聯合主辦。
據悉,開館時間為每日9時至17時,閉館前1小時停止安檢入館。參觀展覽時長建議為1.5小時。觀眾憑本人身份證(軍官證、護照、戶口本等)在北京展覽館文化廣場東南側“領票處”領取當日門票,自覺接受安全檢查后進入展館(展覽不設網上預約渠道)。
國慶節前,將舉辦若干專場參觀活動,屆時展館將臨時封閉。具體開放時間為:9月24日和26日全天、27日上午、28日下午、29日下午對公眾開放,10月1日將暫停展覽一天,10月2日以后正常開展。遇有特殊情況將另行公告,請及時予以關注。北京展覽館周邊大型社會停車場較少,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觀展。
9月29日起,社會公眾可以參觀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guoqing70.cctv.com),隨時隨地體驗展覽、感受成就、重溫精彩。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