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1日晚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民法典對老百姓生活有啥影響?脫貧攻堅能否按時完成?審議涉港法案有何考慮?你關心的這些熱點問題,都作了回應!
大會會期7天
這次大會會期7天,將于5月22日上午開幕,28日下午閉幕,共安排3次全體會議。
全國人大如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涉公共衛生30件法律待制定修改
為完善和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今明兩年人大常委會計劃制定修改法律17部,適時修改法律13部。重點包括爭取年內審議通過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爭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審議修改后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草案;盡早完成修改動物防疫法,抓緊修改國境衛生檢疫法,認真評估并有針對性修改完善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
中國軍費缺乏透明度?
中國不存在“隱性軍費”問題
中國從2007年起每年都向聯合國提交軍事開支報告。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清清楚楚,不存在什么“隱性軍費”問題。中國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長期保持在1.3%左右,遠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與第一大軍費開支國相比,2019年中國國防費總量只相當于它的四分之一,人均只相當于它的十七分之一。
人民日報社記者提問。中國網 張若夢拍攝
民法典將對老百姓生活產生啥影響?
是社會生活百科全書,人民權利法律寶典
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每個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個企業的設立和運營,都離不開民法規范。
談香港國家安全立法:
維護國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新的形勢和需要,行使憲法賦予的職權,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是完全必要的。
美國一些政客提出應向中國追責和索賠?
中方絕不接受任何濫訴和索賠要求
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和醫療專家進行科學研究,基于事實和證據得出科學的結論。通過轉嫁責任來掩蓋自身的問題,既不負責任,也不道德。我們絕不接受任何濫訴和索賠要求。
中國有沒有出現外資企業撤離的情況?
中國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沒有變
盡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影響,但并不存在大規模外資撤離的情況,中國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沒有變,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華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沒有變。
脫貧攻堅的既定目標能否按時完成?
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響的重要措施。隨著這些措施全面落實,疫情造成的損失將會降到最低。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中美關系將如何發展?
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關鍵在于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如果美方尊重中國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和戰略意圖,致力于同中方開展建設性對話,將有利于兩國各領域及在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互利合作。
如果美方堅持冷戰思維,推行遏制中國的戰略,損害中國的核心和重大利益,結果只能是損人害己。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將堅定不移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人民日報客戶端 皇甫凌雨 整理)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