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作為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建筑,修女樓見證了泉城濟南的滄桑與變遷,感受著城市發展的律動與脈搏。2020年的6月10日,必將是載入濟南發展史冊的一天。82分鐘、76米、2600噸,這座老樓“走”到了歷山路與東關大街交叉口西南角,背面朝向東關大街的車水馬龍,完成了整體保護性平移,同時也創下了國內采用大型液壓平板拖車的最大文物建筑平移最遠記錄。
10:45
準備就緒
10:45分,修女樓遷移前的準備工作已就緒,只等一聲令下。老樓周身掛滿了紅色橫幅,預示著它才是今天的主角。圍繞在它身旁的近200人,有施工人員,有文史研究學者,有媒體記者,有攝影愛好者,當然,也不乏關注這棟老樓命運的泉城市民。
“心里很平靜,都準備好了。”作為此次遷移保護項目的總負責、總調度,山東建筑大學工程鑒定加固研究院院長、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鑫見到記者后,說下了這一番話。
在這次平移的背后,實際上這家被譽為“最牛搬家公司”的團隊付出了太多,從去年10月份至今一直在為老樓平移保護做準備。作為總負責人,張鑫對于這次平移心里有底,但還是在凌晨三點鐘趕到了工地上,與施工人員進行平移前最后的溝通調度。
記者了解到,現場路面經過了特殊的處理,已經加固完成。“我們做了荷載試驗,模擬建筑物的重量做了一些混凝土快,使用液壓平板拖車模擬行走了一趟。”一位工人告訴記者,老樓平移之前,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就等一會的平移了。”
“建筑物已經升起來、落到拖車上了,現在工人們主要進行室內的找平、清理。”一位施工人員介紹,一會將把10列大型液壓平板拖車全部串聯起來,使用一個總遙控器平移。“這也就意味著,雖然建筑底部有10列大型液壓平板拖車,但通過串聯之后,只需要一個人來操縱控制系統,就能‘挪’動整座大樓了,前提是需要好多人來協助他。”
11:08
正式平移
11:08分,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10列大型液壓平板拖車的480個輪子動起來了!記者注意到,現場輪胎的平移速度非常慢,但的確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向東平移。
現場工作條件相對比較簡陋,如何保證老樓平移過程中的穩定性呢?在大型遷移保護現場,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輾轉找到了項目負責人張鑫。他告訴記者,這輛車之所以叫做液壓平板拖車,實際上本身就自帶液壓,即便路有不平、或有小的坡度,也能自行調整,因為拖車底部可以隨時保證水平。
張鑫說,早在修女樓平移之前,他們就在建筑內部安裝了18個監測系統,有應力傳感器、應變傳感器,同時還有加速度傳感器、傾角傳感器。“我們設計了預警值,如果超過了預警值會有預案。現在大樓已經開始移動,我們會通過傳感器,來隨時監測內力變形的情況。”
拖車的輪胎正緩緩向前行進,雖然看起來速度較慢,但15分鐘就移動了20米左右。據現場的施工人員介紹,目前大樓正向東平移50米,稍后將轉向20度,然后再向北平移26米。“現場情況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張鑫說。
11:40分
開始轉角
11:40分,大型液壓平板拖車的輪胎突然停止了轉動。緊接著,輪胎開始轉向、歸位、再轉向。老樓準備旋轉20度了!
“現在修女樓已經從原來位置出來了,已經到了邊角上,正在轉20度角。現在正在轉角過程中,還沒有完全轉彎,預計一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整棟樓的平移。”拿著傳呼機,不斷在樓體四周觀察、調度的張鑫見面后對記者說,“比預計的還要順利,平移全程都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480個輪胎,頂著2600噸的老建筑,同步旋轉20度,修女樓平移保護現場堪稱震撼!記者注意到,在老樓轉向過程中,車的一側有著明顯的提升,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張鑫介紹,PPU本身就是可以升降的,是為了避免周邊障礙物對平移產生影響,“所謂的PPU,實際上就是駕駛室,相當于車頭的位置。”
隨著平移時間的增加,現場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在修女樓四周,施工人員隨時進行著輔助工作,另有叉車隨時清理路面垃圾,保障施工安全。
據記者此前了解,修女樓占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重約2600噸,在濟南多次平移的歷史建筑中面積最大、體量最重,將創下采用大型液壓平板拖車的最大文物建筑平移最遠記錄。
12:05
轉向成功
12:05分,修女樓平移現場驕陽似火,圍觀人員的熱情也隨之升溫,因為又到了一個關鍵性的節點——修女樓轉角成功!
老建筑的大挪移牽動著泉城人民的心,因此其間的遷移保護工作可謂是慎之又慎。記者了解到,此次平移使用的技術,曾獲得過2014年的國家發明二等獎。截至目前,“最牛搬家公司”已經使用該技術,平移了42棟建筑,修女樓將是平移成功的第43座建筑。
眾所周知,去年濟南大東環五層辦公樓項目的遷移,面積、重量都比修女樓大,但它平移的距離相對較近,且沿一個方向不需要頂升。正因如此,施工隊伍使用軌道加千斤頂的方法平移。張鑫介紹,“與大東環項目不同,修女樓需要頂升1.65米,需要轉向20度、平移76米,距離要更長一些。因此對于這種需要頂升、轉向、距離又相對較長的建筑來說,超過50米,用大型液壓平板拖車就更有優勢一些。”
張鑫介紹,雖然與濟南大東環項目相比,百年修女樓重量、面積沒有之前的大,但它的平移保護難度絲毫不亞于五層大樓,甚至難度要更大一些。“因為老建筑擁有者百年歷史,材料老化、風化嚴重,且屬于磚木結構,樓板、屋架都是木結構的,整體性很差,因此我們專門在平移之前,對它的內部結構進行了加固,以此來保證它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其實,濟南修女樓的平移難度主要有三點,一是頂升了1.65米,二是平移過程中轉向20度,三是在修女樓即將落地之時,會落在24個樁子上。“轉角成功之后,平移速度就更快了,預計20分鐘左右完成。”張鑫告訴記者。
12:30
平移完成
不出項目總負責人所料,12:30分,濟南百年修女樓“搬家”成功!作為一座列入濟南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百年修女樓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滄桑與變遷,感受著城市發展的律動和脈搏。記者現場了解到,此次修女樓的平移保護項目斥資千萬,就位之后還會對其進行系統性的修繕和裝飾復原,讓老洋樓煥發新生,為泉城濟南保存一段重要的歷史記憶。
在現場,市民王女士忍不住告訴記者:“作為一個直觀看到大樓移動的人來說,確實非常震撼,因為一直移到了西南角,這并不像是你搬一件物件那么簡單,搬動的可是一棟有著百年歷史的大樓啊!”
老樓遷移成功之后,現場場面沸騰了,市民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這一歷史性的一刻。“現場非常震撼,覺得很不可思議。怎么就做到了呢?但是今天我們確實是親眼見證了!”市民小倩激動地說。
張鑫介紹,“修女樓現在的高度,就是以后的高度,這是我們設計好的。24個樁已經在地下打好了,下一步我們就將墻壘起來。墻和千斤頂不重疊,在與周邊小區配套之后,緊接著就開挖地下室,這個進度將會很快。”
其實,在老樓移完之后,張鑫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現在的進度在預料之中,心里一塊石頭落地了!”
15:45
安千斤頂
15:45分,施工人員來到修女樓底部作業,開始安裝千斤頂。據張鑫介紹,“老樓已經移到了指定位置,精確就位。接下來,我們就把臨時支撐放上,再用千斤頂支撐大樓,移出平板拖車。”
濟南百年修女樓已經平移到了預設的位置,現場有不少市民參觀。記者隨機采訪了市民張先生,”今天專程來看了修女樓的平移,感覺非常偉大。我們這代人,對老樓有感情,留戀古建筑,也留戀過去的技術。昨天就關注到了今天移樓的新聞,以為要移一天,沒想到這么快,感覺移動場面非常震撼。”
“工作人員實際上已經努力了好長時間,這么大的工程,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準備到位的。雖然今天的平移時間很短,但實際上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長。工作人員受累了!”市民王女士補充道。
在千斤頂安裝現場,記者見到了千斤頂。據施工人員介紹,它們可以將樓頂起來,總共有160多個左右,在樓底進行加固工作。“我們需要逐一頂起來,這樣大型拖車就可以開出來了。”
16點,記者了解到,當天下午進行千斤頂的安裝加固,次日將完成10列大型液壓平板拖車的移出。“今天有可能不出車了,因為現場有160個左右的千斤頂需要安裝,工程量是非常大的,此外,這又是一棟擁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建筑,即便速度慢一些,也一定要確保它的安全與穩定。”
很快,百年修女樓將重煥新生。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