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教育基地職能,著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品牌
一是打造“小海軍夏令營”教育品牌。依托劉公島水師學堂文物建筑與歷史資源,拓展延伸我院愛國主義教育的覆蓋面。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青少年體驗式教育,利用暑假、節假日舉辦青少年體驗式夏令營,如“少年軍事夏令營”、“暑期愛國主義行”、“勿忘甲午”、“感悟甲午歷史、放飛藍色夢想”、“小記者博物館行”、“強我海防、愛我海洋”等主題教育活動,這種體驗式的教育活動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5年間共計舉辦300余批次,入營青少年12000多人次,成為廣受歡迎與好評的青少年社會教育品牌。二是高標準建設劉公島“甲午國殤·民族復興”教育基地。在市委、組織部領導下,全力打造"甲午國殤·民族復興"主題教育基地,改造陳列館原有內容板塊,打造“甲午劇痛,國恥民辱”、“甲午殤思”展陳單元,新辟《歷史選擇》陳列展覽,發揮資源優勢,高標準完成了教育基地報告廳改造,率先在教育基地建設工作中實現突破。
輸出與引進優秀展覽,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
近年來我院與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寧波博物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單位聯合舉辦了甲午戰爭圖片展覽,展出甲午戰爭歷史圖片120多幅;2014年,與香港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了《甲午:爭與戰》文物展覽,展覽歷時7個月,引起香港社會民眾的高度關注,觀眾超過6萬人,取得圓滿成功;2015年,與山東省博物館合作,在濟南舉辦了《甲午戰爭專題展》;與浙江寧波海事博物館合作,引進了《媽祖信仰文化展》;與山東省博物館合作,引進了《山東抗日戰爭主題展》;與中國海關博物館合作,引進了《晚清海關》歷史圖片展;成功舉辦了《馬關條約》簽訂120周年圖片展以及《甲午戰爭研究成果展》等。同時利用紀念日進行宣傳,積極開展“送展覽下鄉”活動。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和“6.11世界文化遺產日”召開法規座談會,宣講博物館法律法規及安全生產知識;面向游客發放宣傳資料500多份,對游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宣部和省文物局“三下鄉”活動有關精神,以甲午戰爭歷史為主題,先后在畢家疃社區、市實驗小學、文登市王家疃村、橋頭鎮黑石村開展四次“送展覽下鄉”活動,讓基層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看精彩展覽、聽專業講解,了解歷史文化知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構筑學術研究中心高地,傾心打造甲午歷史品牌
三十多年來,我院一直堅持學術研究與博物館發展相結合的思路,搭建對外交流平臺。與國內外諸多博物館聯手,共舉辦各類學術研討會近20次,出版學術著作10多部。創刊于2000年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館刊》,于2015年成功改版為《甲午戰爭研究》,學術性進一步提升,成為聯系中外學者、開展館際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相繼出版了《北洋海軍新探——紀念北洋海軍成軍120周年論文集》、《甲午縱橫》2輯,其中《甲午縱橫》第三輯獲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2014年,成功舉辦了“甲午戰爭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年,成功舉辦“中國博協海專委2016威海年會”,先后參加了韓國“東學農民革命12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安徽合肥“淮軍與甲午戰爭學術討論會”、香港“第三屆近代海防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會議。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