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省文化廳組織召開2016年文化藝術宣傳推介項目評審會,邀請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省財政廳、省審計廳、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等11位專家出席會議,對來自13家新聞機構、單位的20個項目進行評審。廳機關紀委負責人進行全程監督。
評審會上,各新聞機構、單位負責人匯報了2015年文化宣傳工作的成效和今年打算,對項目的實施情況、主要績效、推進計劃進行PPT全面演示,并接受評審的提問。
近年來,為增強資金使用的科學性、透明性,省文化廳不斷探索完善宣傳推介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突出資金使用績效的評估考核,探索形成了宣傳推介績效管理的新路子。一是把握特性、綜合評估。嚴格執行政府購買服務的各項規定,充分考慮文化宣傳的意識形態屬性,把新聞作品與一般商品區別開來,堅持社會效益放首位,遵循新聞生產及傳播的規律,進行數量指標、時效指標和社會效益指標綜合評估。二是體系完備、不搞雷同。形成了報紙、期刊、電視、網絡聯動,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并舉的文化宣傳大格局。搭建宣傳平臺突出主流媒體、重點行業媒體、優勢新興媒體,不撒芝麻鹽,防止同質化。三是專家評審、量化考核。委托第三方進行輿情監測和績效評估,邀請宣傳、財政、審計、社科機構、高等院校等專家,對年度合作項目進行評審,做到客觀、公正。四是動態管理、末位淘汰。參照第三方監測情況及評估結果,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實行選優汰劣制,解除與宣傳報道不力的媒體的合作。通過動態管理,調動各方積極性,確保宣傳推介出成果、出績效。
評審會上,各位專家對省文化廳實施文化藝術宣傳推介工程進行了點評,一致認為,省文化廳對專項資金管理高度重視,多年來,針對文化宣傳服務的特殊性,在績效管理上進行了積極有宜的探索,制訂了管用的管理辦法,形成了一套科學規范的程序,經驗做法值得推廣。連續多年,文化山東宣傳有聲有色,成效顯著,財政的錢沒有白花,切實發揮了應有效益。同時,建議更多地支持和引導媒體宣傳基層、宣傳群眾,推出更多接地氣、觸及靈魂的精品報道。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