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毛澤東主席在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要有計劃地與敵人發行偽幣及破壞法幣的政策作斗爭,允許被隔斷區域設立地方銀行,發行地方貨幣,由國家銀行辦理低利借貸,協助生產事業的發展及商品流通。中共山東省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和當時山東貨幣金融的混亂狀態,為穩定金融市場,解決軍需民用,決定建立我抗日根據地自己的銀行,以整頓貨幣金融,加強抗戰的經濟力量。首先在膠東根據地建立起北海銀行,發行了北海幣。北海銀行最初是在膠東特委和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支持下,由第三軍司令部投資,在蓬萊、黃縣(龍口)、掖縣(萊州)三縣聯合招股創立起來的。因三縣北面瀕臨渤海,又將三縣聯合政府定名為膠東北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北海銀行”恰巧與此合意,便正式定名為“北海銀行”,發行的錢幣稱為“北海幣”。
印制北海幣是一種艱苦細致的工作。當時籌辦銀行,革命隊伍中既缺金融專家,又缺精通業務的骨干。1938年秋,首先在掖縣發行了一角、二角、伍角、壹元四種票面的北海幣。1939年春,因劉黑七及日偽軍進犯,北海銀行即行停止。1939年8月,北海銀行又重新開張。1940年秋,膠東北海銀行改稱山東北海銀行膠東分行。1941年后,隨著根據地的擴大,相繼在各地建立了支行。1942年夏,各根據地都公布以北海幣為本位幣,限制法幣流入,并在比價上提高了本位幣幣值。1943年春,北海銀行總行由魯中遷到濱海地區。濱海區宣布自1943年7月21日起停用法幣,北海幣迅速占領了市場,從而有力地打退了偽幣的侵入,徹底清除了法幣通貨膨脹的影響,粉碎了敵人利用貨幣掠奪我解放區物資的陰謀,迫使偽鈔與法幣貶值在40倍以上。
北海幣的發行,使我黨在貨幣斗爭中取得了勝利,使根據地的物價保持了較長時期的穩定,為全省北海幣統一創造了條件,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戰勝利后,北海銀行得到飛速發展,銀行機構由原來的行政區設置改為按經濟條件重點設置,并明確了今后銀行業務仍以農業為主,扶持農業生產及手工業的發展,調整恢復工商業。
1948年11月,為適應向全國進軍和統一進行經濟建設的需要,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為中國人民銀行,北海銀行隨之改為人民銀行山東分行。至1953年,全國統一金融,北海幣遂為人民幣取代。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