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以史為鑒知興替。青島山炮臺教育基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3A”級旅游景點,是山東省、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在這里能找尋到當年德、日、美帝國主義列強霸占、凌辱青島的縮影,能感受到百年青島的歷史滄桑,是青島市乃至全國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跡和教育資源。
青島山,因清末在山下建有青島村而得名。海拔128.5米,占地22萬平方米。東臨中山公園,西靠中國海洋大學,面朝大海,背依鬧市,位于新老市區中心,是島城最佳觀景平臺和視覺走廊。青島山炮臺遺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遠東地區唯一戰場遺址。1891年6月,青島建置后,清朝駐軍章高元所部就在山頭修筑炮臺工事,駐兵守衛。1897年11月14日德國侵占青島后,將此山劃為中國人不得進入的禁區。以德國首相俾斯麥之姓命名為“俾斯麥”山,山上建有“俾斯麥南、北炮臺”。青島山炮臺遺址,由南、北炮臺和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所組成,是侵青德軍的九大永久性炮臺之一,是軍事總指揮部所在地,曾被德軍詡之為“青島炮臺之最重要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機對德宣戰,青島成為亞洲遠東地區惟一的戰場。德軍戰敗投降前將南、北炮臺的克虜伯大炮自行炸毀。日軍取代德國占領青島后,更名為“萬年山”。青島主權回歸至青島解放后,稱“京山”。
1984年青島山作為十個山頭公園之一封山建園,1987年對市民開放恢復原名“青島山”。1997年,青島市政府投資700萬元,修復了德軍炮臺遺址,并在山下建設了青島山炮臺遺址展覽館。
為進一步發掘、保護、展現青島市歷史文化遺存,2012年,市北區本著“保護一戰遺址,傳承五四精神,記錄青島歷史”的思路,開始對青島山炮臺遺址進行升級改造,傾力打造集愛國、宣傳、教育、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游覽場所——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圍繞“挖掘青島山一戰遺址軍事歷史文化資源,建設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打造軍事要塞文化旅游新地標”的工作目標,市北區全面推進青島山一戰遺址項目建設。
青島山炮臺作為一戰亞洲戰場僅存的遺址,它見證了青島的歷史滄桑,并將繼續歷史記錄者的責任,警示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子孫記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慘痛歷史教訓,警示著世人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