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雷神廟戰斗遺址位于煙臺市牟平區雷神廟大街601號。遺址分為東西兩個大院,西院為寧海州學正范懌的花園,史稱范園。東院為廟舍,由正殿、南廳及東西兩廂組成的一對稱四合院。兩院總長(東西)82.3米,寬(南北)41.1米,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
雷神廟始建于明崇禎七年(1634)。是年,寧海州大旱,知州饒登率大小官員去城南八里金龍山祈雨,歸途中經過范園,適逢電閃雷鳴,暴雨大作,認為雷公顯靈,于是便在此建起雷祖廟,俗稱雷神廟,有廟堂三間,內塑雷神、雨神、閃神等神像。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寧海學制改革,廢科舉辦新學,始提廟產充辦學經費。民國二年(1913)巋山區第一所小學——區立雷神廟小學在此辦起,后因學生增多,改西廂為雙頂廂當教室。現在其內設有《膠東抗戰第一槍——雷神廟戰斗基本陳列》。
1938年2月5日,日軍占領了牟平城。為了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2月12日黃昏,理琪和林一山、宋澄等率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簡稱“第三軍”)第一大隊及特務隊共近百人,從距牟平城約100華里的崔家口出發奔襲牟平城。活捉偽縣長宋健吾等,繳獲大量槍支彈藥。隨后,部隊撤至牟平城南雷神廟。理琪、林一山等干部聚集到南倒廳開會,與會人員就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展開討論。正在此時,被追來的日軍包圍,發生激烈戰斗。戰斗中,特委書記理琪、特務隊長杜梓林犧牲;林一山、宋澄等負傷。后在友軍張建勛的聲援下,突圍成功。
抗戰勝利后,雷神廟戰斗遺址一直由學校管理。建國后,政府曾多次投資進行維修。1977年12月23日,雷神廟戰斗遺址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雷神廟經維修已基本恢復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