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位于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山東聊城,它東臨古韻悠長的大運河,西依美麗的東昌湖,是聊城市最大的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宣傳教育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也是國內第一座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7000平方米。館名由我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題寫。博物館共五層,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分陳列區、收藏區、研究和學術交流區三個功能分區。除序廳為“聊城市水流水系電子演示沙盤”外,分為十個展廳。一層三個展廳為“聊城城市形象展”、“運河申遺圖片展”及4D動感體驗館,二層三個展廳為“運河文化陳列”,三層三個展廳為“聊城歷史文物陳列”,四樓環形展廳為大型臨時展廳。此外,博物館一樓還有能夠容納280人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整體陳列以“運河推動歷史,運河改變生活”為主題,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護和研究運河文化,反映和展示運河的古老歷史、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基本陳列為“運河文化陳列”與“聊城歷史文物陳列”。
“運河文化陳列”展覽面積1300平方米,分為世界運河陳列、中國運河陳列和聊城運河陳列三個展廳。運河文化陳列榮獲山東省文物局評選的首屆(2012年度)“山東省博物館紀念館十大精品陳列”。
“聊城歷史文物陳列”展覽面積1800平方米,分為史前時期、商周秦漢—魏晉隋唐時期、 宋遼金元—近現代時期三個展廳。聊城歷史文物陳列榮獲山東省文物局評選的山東第二屆(2013年度)“山東省博物館、紀念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2009年6月被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公布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1年12月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公布為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7月被山東省社科聯、省總工會、共青團省委等部門等部門公布為山東省德耀齊魯道德示范基地,2013年9月被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社科聯公布為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2015年6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免費開放七年來,共接待中外觀眾600余萬人次,為宣傳運河文化、普及運河知識、促進運河保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