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王盡美烈士紀念館,1991年5月經中央宣傳部、山東省委、濰坊市委批準修建。1991年7月1日奠基動工,次年7月1日正式落成開館。該館位于諸城城南三里莊水庫壩北高坡,占地總面積43畝,累計投資總額480多萬元。陳云同志為紀念館題寫“王盡美烈士紀念館”館名。
王盡美烈士紀念館為雙層平頂樓式建筑。一樓為二廳四室;二樓為通間大廳。一樓門廳,迎面映壁銅字鑲嵌董必武同志題寫的“憶王盡美同志”的詩篇。正廳為塑像廳,矗立王盡美同志漢白玉全身站像一尊,高2.8米,塑像對面映壁鐫刻著巨幅“國際歌”的詞譜,昭示王盡美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一生。圍繞正廳設四個展室,其中一、二、三展室以珍貴的歷史文獻、照片資料和文字及部分陳列實物,全面、系統、概括地展示了王盡美27年光輝而短暫的革命生涯和建立的豐功偉績;第四展室陳列著江澤民、陳云、彭真、烏蘭夫、徐向前、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山東省委領導及許多老一代革命家的親筆題詞,還陳列著介紹王盡美革命業績的書籍刊物和以各種文藝載體編纂的戲劇腳本與劇照,深切表達了黨和人民對王盡美的無比崇敬和緬懷之情。
該館位處諸城市南三里莊水庫壩北高坡,府前街與南外環路交匯處,地勢高闊、視野無際,環境優美,南眺馬耳山、常山,與水庫萬頃碧波交相輝映,山色水光融為一體,蔚為壯觀;北瞰市區全貌,城市風光盡收眼底;東毗全市教學中心,校舍樓群聳矗,書聲歌聲于耳;西依扶淇河,岸柳蔭蔭,水上公園與其毗鄰,館園內蒼松翠柏蔥蘢,各種花草蔟錦,石徑幽雅,草坪如茵,芙蓉花樹遍園芬芳。
王盡美烈士紀念館是全市乃至全省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員教育的重要陣地和中心,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紀念館自1992年開館以來,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省內外觀覽者約80余萬人次。
1995年6月,被中共濰坊市委命名為“青少年活動基地”。同年9月被共青團山東省委命名為“山東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中共山東省委命名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11月,被中共諸城市委命名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6月,被山東省委組織部命名為“山東省黨員教育基地”。 2011年5月,被濟南軍區命名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同年8月,被山東省紀委命名為“山東省黨風廉政教育基地”。
王盡美(1898-1925),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山東諸城人,原名瑞俊,字灼斎。1918年秋考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預科班。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11月發起組織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1921年初,組織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其后與鄧恩銘等在濟南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批判無政府主義。同年7月,與鄧恩銘一起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任中共山東部書記。1922年1月,赴蘇聯莫斯科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代表大會。同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大后,任中共濟南地方支部書記。9月調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工作,并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特派員的身份,在山海關、秦皇島等地組織領導了京奉鐵路、秦皇島碼頭和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取得了勝利。1923年3月回山東,10月任中共濟南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24年1月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2月被孫中山委任為國民會議宣傳員特派員,在山東積極從事革命統一戰線工作。1925年2月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4月帶病去青島與鄧恩銘一起領導了青島紗廠第一次工人大罷工。同年8月19日在青島病逝。